
蘋果的產品一向以封閉生態圈著稱,從作業系統、硬體到服務體驗都力求一致,讓使用者深陷其「蘋果宇宙」中難以脫離。然而,近期的一項重大消息卻透露出風向正在轉變:Apple 正準備讓 iPhone 使用者可以選擇第三方語音助理作為預設選項。這個轉變並不僅僅是單一功能的開放,而是 Apple 生態系統邁向更多元開放的重要象徵,也可能動搖 Siri 多年來的主導地位。
在這場變革的背後,既有歐洲市場法規的壓力,也有 AI 助理技術突飛猛進所帶來的競爭壓力。這不僅是 Apple 在政策上的調整,更反映出智能語音互動未來的發展方向。本文將深入分析這項政策改變的來龍去脈、可能帶來的影響、技術挑戰與產業趨勢,以及對使用者而言,這意味著什麼樣的新可能。
第三方語音助理將登上 iPhone 舞台
根據產業內部消息指出,Apple 正在為 iOS 系統開發新功能,讓用戶能將第三方語音助理設為預設值,也就是說,用戶未來在喚醒語音助理時,不再只能說「嘿 Siri」,而是可以直接使用「OK Google」、「嘿 ChatGPT」甚至未來可能出現的其他 AI 助理關鍵詞。
這項調整首波預計僅限於歐盟地區實施,與歐盟日益嚴格的數位市場監管有直接關係。當地針對大型科技平台推動一連串反壟斷措施,要求平台業者提供公平競爭的應用程式與服務接入條件,禁止將自家應用強制綁定為預設。對 Apple 而言,開放語音助理只是眾多改革中的其中一項,但其意義遠遠超越其他功能開放,因為這直接觸及 Apple 對其系統主導權的核心。
為何 Apple 會做出這樣的改變?
Apple 過去一向在功能開放上採取保守策略,尤其是牽涉到預設選項與第三方整合的功能,更是審慎以對。從開放使用第三方瀏覽器、改變 App Store 交易政策、支援 USB-C,到現在的語音助理選擇權,幾乎都是在法規壓力與公眾輿論夾擊下被迫讓步。
此次開放第三方語音助理,便是一項配合《數位市場法》(Digital Markets Act, DMA)的具體回應。根據該法案,大型平台被定義為「守門人」角色,必須允許競爭者公平接入其生態系統,而不得藉由預設優勢排擠競爭對手。
語音助理功能雖然看似小眾,但實際上牽動著整個智慧手機的使用流程,包括搜尋、導航、語音控制、家居設備操作與行程管理等。如果 Apple 繼續只允許 Siri 作為預設語音助理,便有違公平競爭原則。因此,Apple 此次的開放,既是對監管的回應,也是其營運策略上的重大調整。
Siri 面臨真正的競爭對手
多年來,Siri 作為 Apple 的原生語音助理,擁有深度整合的優勢。無論是控制 iPhone 系統功能、撥打電話、設定提醒,還是與 Apple Music、HomeKit 等原生服務互動,Siri 的整合性無人能及。
然而,這種整合也讓 Siri 缺乏彈性與學習能力。在生成式 AI 爆炸發展的今天,用戶對語音助理的期待早已不再滿足於「設定鬧鐘」這類單一功能,而是希望能進行類似人類的對話,甚至提出創意構想、進行跨應用操作、幫助完成工作任務。這正是 ChatGPT、Gemini(前身為 Google Bard)等新一代 AI 助理逐漸嶄露頭角的原因。
未來一旦開放第三方語音助理作為預設,不僅 Google 助理可能取代 Siri 成為新寵,像是 ChatGPT 或其他 AI 助理,也有機會利用其語言模型優勢,提供更智慧化、個人化的語音互動體驗。
技術與體驗的挑戰:Apple 如何平衡開放與安全?
雖然語音助理開放聽起來是消費者的一大福音,但背後其實也潛藏著不少技術與安全挑戰。Apple 一直強調用戶隱私與資料安全,Siri 的語音處理很大部分是在裝置端完成,以避免資料外洩。這也是 Apple 長期不願開放第三方語音助理整合 iOS 核心功能的原因之一。
若讓其他語音助理作為預設,勢必也要讓其能呼叫系統層級的功能,例如讀取聯絡人、發送訊息、調用地圖等。這種 API 的開放會大幅提升資料接取風險,Apple 必須建立一套嚴謹的審核與權限控管機制,確保使用者資料不會因此遭到濫用。
另一方面,使用體驗的一致性也是一大考驗。若第三方語音助理無法完整支援所有系統功能,反而可能讓使用者產生混淆與操作困難。如何讓整合後的使用流程不破壞原有 iOS 的順暢體驗,將是 Apple 在設計開放架構時必須解決的關鍵。
哪些語音助理可能脫穎而出?
目前最有可能受益於這波變革的語音助理,無疑是 Google Assistant 與 ChatGPT。
Google 助理經過多年發展,在語音辨識準確率、語意理解與跨裝置整合上表現穩定,尤其在處理行程安排、資訊查詢與家居控制方面已非常成熟。若能進駐 iPhone,將提供用戶一個功能強大又熟悉的替代選項。
而 ChatGPT 則代表了新一代 AI 語音互動的未來。其背後的大型語言模型能理解複雜指令、進行邏輯推理、創造內容,甚至記住使用者偏好、進行上下文對話,這些都是傳統語音助理無法企及的優勢。
未來若開放條件符合,不排除還會有像 Anthropic Claude、DeepSeek、Perplexity AI 等新興語音助理品牌加入戰局。只要這些助理能安全整合 iOS 系統並提供穩定服務,用戶將享有前所未有的選擇權。
全球是否都能享受這項變革?
目前看來,此項調整主要針對歐盟地區實施,屬於因應當地法規所進行的政策性開放。短期內,其他地區的用戶可能無法享受到相同的自由選擇權。這種區域限定的做法,在 Apple 以往面對歐盟監管時已屢見不鮮,例如 USB-C 開放、第三方支付接入等案例皆如此。
然而,若這項開放在歐洲地區獲得正面回饋並帶來商業與口碑效益,不排除 Apple 將逐步將此政策推廣至全球。畢竟,在 AI 與語音互動成為未來主流的趨勢下,限制使用者選擇恐怕只會加速流失忠實用戶。
結語:Siri 時代是否即將落幕?
這次 Apple 開放第三方語音助理的計畫,無疑是對其封閉生態系的一次鬆綁,也象徵著語音互動的使用邏輯正面臨顛覆。
Siri 雖然整合度高,但在語言理解能力、反應速度與彈性上已無法滿足新世代用戶的需求。當 ChatGPT 類型的生成式 AI 成為新標準,用戶自然會期待更人性化、更智慧的助理體驗。
這場開放不僅將促進語音助理之間的良性競爭,更有望讓語音操控進化為真正的個人 AI 助理。在這樣的未來裡,iPhone 不再只是由 Siri 回應指令,而可能會根據你的選擇,聽見不同的聲音、展現不同的智慧。
這不只是一場技術演進,更是一場平台開放與使用者主權回歸的革命。而這場革命,現在才剛開始。